(Elad Gil)资本效率型企业
编译:KleinHE
原文地址:Capital Efficient Businesses - by Elad Gil - Elad Blog
引子
Elad Gil 是一位知名的创业者、投资人和战略顾问,长期活跃于硅谷的科技行业。
最著名的经历包括,是 Mixerlabs(被推特收购,并在收购后担任推特副总裁)和 Color Health 的创始人;Airbnb Coinbase 等知名公司的早期投资人及顾问。
如果你对如何在有限的资本环境下实现公司快速增长感兴趣,或者想了解更多关于风险投资和创业的经验,Elad 的这篇文章无疑能提供宝贵的启发。
正文
在过去50年中[1],每一波科技公司浪潮中都出现过高度资本效率的企业。资本效率通常反映两点:
- 人们真正需要你的产品并愿意付费
- 创始人具有成本意识和节俭精神,不过度招聘
事实上,Y Combinator 的 Paul Graham 发明一个叫 "默认存活"(default alive) 的指标来衡量资本效率,作为创业公司的核心衡量标准。
资本效率几乎在每个科技浪潮中都存在。许多世界上最大、最重要的公司最初都具有很高的资本效率:
- 微软:微软在 1970 年代成立,一直是自力更生直到首次公开募股前的一轮融资才开始筹集风险投资。当时,比尔·盖茨希望有一位风投投资人加入董事会(只有风险投资公司对微软投资,这个投资人才能加入董事会[3])。这笔投资直接进入了银行账户,一直没有动用。
- 戴尔:1980 年代依靠现金流自力更生,直到IPO前才融资
- 雅虎和eBay:1990 年代以精简和盈利著称,几乎没动用早期风投资金
- 谷歌:仅进行过一轮传统风投,之后是与雅虎等合作的IPO前融资
- Instagram:被 Facebook 收购前仅有十几名员工
- Zapier:仅融资 130 万美元种子轮,之后靠自举发展
- Midjourney:据传至今完全自力更生
为什么有些企业具有资本效率?
主要有两个驱动因素:
1. 客户付费意愿(强)
资本效率中的“资本”这一概念通常是产品与市场匹配度(Product/Market Fit)以及强烈的客户需求的代名词。
资本效率的“资本”方面通常代表着 PMF 和强烈的客户需求。客户会愿意为对他们而言重要的产品支付高价。并且这个市场竞争不足,无法使价格趋于商品化或摧毁这一产品类别(这意味着产品具有某种独特的差异化)。定价通常是产品价值和差异化的一种反映。
2. 公司运营高效
在疫情期间,几乎所有的科技初创公司都在开支上迷失了方向。资本涌入市场,各种公司团队迅速且大规模地扩张,支出也大幅增加,很多开支与业务核心无关,导致浪费严重。
资本效率型公司往往更加节俭,采取低成本的运营方式。薪资较低,以此让股权更具价值。这些公司创始人和员工把企业花费的每一美元都当作是自己口袋里的钱来看待(事实上他们是股东)。他们意识到,盈利能力赋予了他们无限的发展空间和决策自由,并能为未来的发展路径提供更多选择。
近年来,节俭似乎成了一项失传的艺术——希望它能够重新得到重视。
何时选择自筹资金?
在硅谷(或纽约及其他技术集群地区),能够自筹资金的科技公司实在太少。
- 如果你能够在没有大规模招聘团队、没有大量增加开支的情况下,有机且高效地成长,那就非常值得这么做!
- 如果你的公司是现金与股权的平衡型企业,你应该选择自筹资金。
- 如果你的公司增长缓慢,并且永远无法达到风投级别的规模,你应该选择自筹资金。
何时募集资金?
风险资本通常用于以下两种情况:
- 构建或原型开发某个产品。这可能是一个成本较低的产品,但由于某些原因无法依靠客户来自筹资金(例如新的 SaaS 产品),或者是资本密集型项目,虽然其市场前景巨大。例如,像 SpaceX 这样的公司就需要大量资金来研发火箭,或者生物技术药物。
- 扩大已取得成功的业务。例如,你希望增加销售团队或市场拓展功能,以提高销售效率,或者你的消费类应用增长非常迅速,你需要更多计算资源来服务用户。比如 Uber 就需要筹集数十亿美元来迅速扩张并击败全球竞争。
- 你需要外部估值。例如,进行并购(M&A)或招聘(当然也有其他方式来做到这一点)。
总的来说,如果你没有在做原型开发、证明某个项目可行,或者没有在扩展已经成功的业务,你就不应该去筹集资金。
有人可能会认为,虽然很多硅谷、纽约等技术集群的公司都在筹集资金,但许多非技术集群地区的公司却筹集资金的机会过少。在许多城市和地区,人们通常会坚持自筹资金太久,未能快速扩展,或者没有充分考虑到在大市场中取得成功的时间成本。很可能,美国一些非技术集群的公司最终很难在短时间内迅速扩展。
资本效率的潜在风险
有时,我们也会看到一些来自硅谷、纽约或其他技术集群的公司,虽然正在良好增长并且已经实现盈利,但却放弃了在自己领域内持续建设和领先。有时,这对于创始人来说是正确的决定;有时,这反映了缺乏足够的经验、雄心或进取心;而有时,这只是因为创始人在过去的公司中经历了规模扩张过快但未带来实际价值的糟糕经历,结果破坏了公司文化、执行力和产品质量。错误的经验可能导致错误的成长方式和执行策略。实际上,能够创造出真正被人们喜爱的东西是非常罕见的,因此,当你有机会去做时,错失良机会令人惋惜——但显然,这一切都是由每个创始人和团队自己决定的。有些公司会在早期专注于盈利,然后忽视了市场的领先地位,他们的注意力过度集中在维持现金流上,而不是通过更快的增长来占领市场。
从一般的角度来说,创业公司是根据单位时间内的进展来获得回报的,而不是根据单位资金的投入(在一定的燃烧多倍数范围内,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希望随着零利率政策(ZIRP)和COVID政策(大致)成为过去式,资本效率能重新回到科技行业的中心。世界上许多最重要的公司,都是在资本高效的环境中起步的。
注释
[1] 当前一个新兴的观点是,借助人工智能(AI),创业成本变得更低,因为从第一天起,你就可以通过AI来增强员工的工作能力。过去类似的观点也曾出现在多个宏观波动中,包括分布式人才(“印度的人才更便宜,你的公司也可以更便宜!”)、云服务(“不需要自己建数据中心,成本更低!”)等其他转变。
值得注意的是,所有这些变化都影响了做生意的成本。然而,这些变化的影响通常会随着规模的扩大和对更多人力密集型操作的需求而出现。我对例如人工智能应用于私募股权和收购模式非常看好。
[2](译者注释)原文为 “Microsoft was bootstrapped in the 1970s and did not raise any venture capital until a round right prior to their IPO, when Bill Gates wanted a VC for his board and that came with strings attached for the VC to invest. The investment went straight into the bank account and remained untouched.”,此处译者认为应该理解为盖茨并不想要风投资金,而是想要特定的风险投资人进入董事会(但是必须接受风投投资才合规),这解释了为什么最后资金没有动用